3分钟 get :下肢 5 条皮神经的走行、支配区、卡压及损伤症状

pg电子bug

  • 首页
  • pg电子bug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栏目分类
    你的位置:pg电子bug > 新闻动态 > 3分钟 get :下肢 5 条皮神经的走行、支配区、卡压及损伤症状
    3分钟 get :下肢 5 条皮神经的走行、支配区、卡压及损伤症状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7:19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    在临床上,许多皮肤感觉障碍的病变与一些痛症均与皮神经卡压有关,因此了解皮神经的走行、支配区、卡压及损伤症状,有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
    皮神经卡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:感觉过敏、感觉减退、感觉缺失及疼痛等。

    本文重点是下肢的 5 条皮神经。

    图片

    一、股外侧皮神经

    1.来源

    股外侧皮神经来源于L2、L3前支后股。

    2.感觉支配区

    感觉支配区包括大腿前外侧,固有感觉支配区在大腿中外侧。分为前支和后支。

    前支负责大腿外侧皮肤的感觉;

    后支负责股外侧和臀下皮肤。

    图片

    3.走行

    盆腔内走行:在髂窝发出感觉支支配壁腹膜。在右侧,神经穿行在盲肠的后外侧,通过髂筋膜与腹膜分开;左侧神经走行在降结肠的下部。走行于腰大肌下方,然后环绕走行于髂肌前半部分之上直至髂前上棘。

    图片

    穿出骨盆:在髂前上棘内侧,腹股沟韧带下方外侧出骨盆,股外侧皮神经通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、髂前上棘内侧2cm处经过。

    图片

    大腿部走行:穿出骨盆后,股外侧皮神经迅速分为两支或多支,穿过筋膜,在大腿外侧皮下走行,通常在缝匠肌表面走行。不过,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区域的走行多变,同样可以在缝匠肌下方或其内部走行。

    图片

    4.损伤机制

    外伤:局部软组织受损、水肿压迫神经根,开放性外伤需清创,闭合性外伤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。

    腰椎间盘突出:髓核组织压迫邻近神经根,致股外侧皮神经受累。

    坐骨神经痛:坐骨神经受炎症、肿瘤等压迫或刺激,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影响该神经。

 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:高血糖使周围神经内糖代谢异常,神经纤维脱髓鞘,影响信号传导。

    酒精中毒性神经病变:长期大量饮酒致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,影响周围神经系统,损伤该神经。

  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:如骨折、长期姿势不良、腰臀部扭伤、先天解剖异常等情况,导致神经受牵拉、摩擦、压迫等。

    图片

  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的感觉异常区域

    5.症状

    主要为股前外侧麻木、刺痛或烧灼样疼痛,初期间歇性,后可变为持续性。

    久站、长距离行走等使疼痛加剧,坐位、卧位减轻。

    髂前上棘内侧及向下约2cm处有压痛点,疼痛向下放射不超膝部。

    部分患者起坐困难、弯腰受限,严重卡压还会出现皮肤感觉障碍、出汗异常等情况。

    二、隐神经

    1.来源

    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末分支,而股神经来源于腰丛的 L2-L4脊神经前支。

    图片

    2.感觉支配区

    小腿内侧(胫骨内侧至内踝区域);

    足内侧皮肤(部分延伸至足背内侧)。

    3.走行

    起始段:从股神经分出后,伴随股动脉、静脉进入收肌管(Hunter管)。

    穿出收肌管:在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,沿大隐静脉下行。

    图片

    终末分支:分布于小腿及足内侧皮下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4.损伤机制

    外伤:如股骨骨折、膝关节周围手术(如膝关节置换)或锐器伤,导致直接神经断裂或压迫。

    卡压:收肌管内因血肿、肿瘤或长期姿势压迫(如久蹲)引发神经卡压。

    代谢性疾病: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累及隐神经。

    医源性损伤:下肢手术操作(如大隐静脉剥脱术)中误伤。

    5.症状

    感觉异常:小腿内侧至足内侧皮肤麻木、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,活动时加重。

    运动障碍: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,严重时下肢无力、行走困难。

    局部体征:

    膝关节内侧或收肌管处压痛。

    长期损伤可能导致肌肉萎缩(如股内侧肌群)。

    三、腓浅神经

    1.来源

    腓浅神经是腓总神经的分支,而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(L4-S2脊神经根)分出。

    2.感觉支配区

    小腿下外侧皮肤(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的区域)。

    足背皮肤(除第1、2趾间及足外侧缘外的大部分区域)。

    图片

    3.走行

    起始段: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。

    肌间隙走行:腓浅神经穿行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,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。

    皮下分布:在小腿中下1/3处穿出深筋膜,分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。

    图片

    4.损伤机制

    外伤:踝关节扭伤、腓骨骨折或锐器切割伤可直接损伤神经。

    压迫:腓骨颈处受压(如石膏固定过紧、长期盘腿或蹲位)。

    医源性损伤:膝关节或踝关节手术中误伤。

    神经卡压:腓骨肌鞘管狭窄或腱鞘囊肿压迫神经。

    图片

    5.症状

    感觉障碍:

    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麻木、刺痛或烧灼感,活动时加重。

    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感觉过敏或减退。

    运动障碍:

    腓骨长肌、短肌无力,表现为足外翻受限(轻度)。

    局部体征:

    腓骨颈处常有压痛,Tinel征阳性(叩击损伤点引发放射痛)。

    四、腓肠神经

    1.来源

    腓肠神经是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吻合支,由以下两部分组成:

    腓肠内侧皮神经:来源于胫神经(L4-S3脊神经根),在小腿后侧发出。

    腓肠外侧皮神经:来源于腓总神经(L4-S2脊神经根),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在小腿中部吻合形成腓肠神经主干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2.感觉支配区

    小腿后外侧下1/3皮肤。

    足外侧缘及外踝后下方皮肤(延伸至小趾外侧)。

    图片

    3.走行

    起始段:腓肠内侧皮神经沿腓肠肌内侧头下行,腓肠外侧皮神经沿腓肠肌外侧头下行,两者在小腿中部汇合形成腓肠神经主干。

    图片

    浅层走行:主干穿过深筋膜至皮下,沿跟腱外侧下行,经外踝后方进入足部。

    终末分支:分为足背外侧皮神经,分布于足外侧缘。

    4.损伤机制

    外伤:踝关节手术(如跟骨骨折复位、踝关节镜手术)或足外侧锐器切割伤;踝关节内翻扭伤导致神经牵拉或撕裂。

    卡压:鞋子过紧、长期穿高跟鞋或踝部石膏固定不当,压迫外踝后方神经;静脉曲张手术或局部肿瘤压迫。

    医源性损伤:大隐静脉剥脱术或足部手术中误伤。

    5.症状

    感觉异常:

    足外侧缘麻木、刺痛或烧灼感,活动时加重。

    外踝后方触痛明显,叩击可诱发放射痛(Tinel征阳性)。

    并发症:

    慢性损伤可能导致创伤性神经瘤,表现为局部结节和持续性疼痛。

    足外侧缘感觉减退或过敏,影响行走平衡。

    五、股后皮神经

    1.来源

    股后皮神经是骶丛的直接分支,主要来源于 S1-S3脊神经根,部分个体可能包含S4成分。

    图片

    2.感觉支配区

    主要区域:大腿后侧、臀下部皮肤(臀褶以下区域)。

    延伸支配:部分分支可分布于会阴区外侧及腘窝上方。

    3.走行

    起始段:从骶丛发出后,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,位于坐骨神经内侧。

    臀部走行:沿臀大肌深面下行,在臀大肌下缘穿出至皮下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大腿部走行:沿大腿后侧中线深筋膜下走行,分支分布于皮肤,终末支可达腘窝上方。

    图片

    4.损伤机制

    外伤或手术损伤:骨盆骨折:骨折碎片直接压迫或撕裂神经;髋关节后入路手术:术中牵拉或误切8。

    压迫性损伤:长期坐位压迫(如久坐硬物)导致臀下部神经卡压;肿瘤或血肿:盆腔内占位病变压迫骶丛分支。

    医源性因素:臀部肌肉注射:针头误伤神经。

    5.症状

    感觉异常:大腿后侧及臀下部麻木、烧灼感或刺痛,坐位时加重。

    局部体征:

    臀褶下方或腘窝上方压痛。

    可能出现Tinel征阳性(叩击损伤点诱发放射痛)。

    运动影响:单纯感觉神经,无运动功能障碍,但严重损伤可伴邻近坐骨神经损伤症状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上一篇:燃气公司不会告诉你的6个秘密,每月节省一半燃气费,太实用了!
    下一篇:没有了